“2019中醫藥國際化發展論壇”上,中醫藥行業的院士、國醫大師等專家學者分別就中醫藥的發展前景和國際交流合作等話題展開討論,專家指出——
中醫藥走出去需療效“說話”
3月24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人民網·人民健康共同在京舉辦的“2019中醫藥國際化發展論壇”上, 阿斯利康與綠葉制藥簽署新一輪戰略合作備忘錄,宣布達成關于建立中成藥血脂康膠囊在中國以外市場銷售的戰略合作意向,推動血脂康的國際化進程。
作為一家跨國藥企的阿斯利康參與中醫藥國際化,對中醫藥海外發展會有怎樣的作用?中醫藥如何才能走出去?來自中醫藥行業的院士、國醫大師等專家學者分別就中醫藥的發展前景和國際交流合作等話題展開討論。
中醫藥走出去,關鍵要有療效
“中醫藥走出去,關鍵要有療效”。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說,原因很簡單:中醫藥具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療效。
傳統醫藥要被世界廣泛接受,必須用療效說話。對于中醫藥來說,要敢于接受現代醫學的評價。“只要中醫藥有效,才能被國際友人所接受,用療效贏得信任!睆埐Y舉例說,老年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西醫西藥沒有辦法。而中國中醫科學院劉保延教授組織的一項研究,用針刺治療壓力性尿失禁,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醫學協會學報》后,不少國家把針刺治療壓力性尿失禁納入醫保。
“病人要的是療效,有效就能生存,沒效就要被淘汰!眹t大師張大寧說,中醫藥不僅要有效,而且還要超過西醫療效,這樣才能生存下來。
截至目前,中醫藥已傳播183個國家和地區,我國已同40多個外國政府和國際組織簽署了專門的合作協議。去年,中藥出口總額達39億多美元。
“中醫藥為人類健康服務,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醫藥必將大有作為!眹抑嗅t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應積極營造了解中醫藥、認識中醫藥、研究中醫藥、體驗中醫藥、支持中醫藥的良好氛圍,全力推進中醫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中醫藥走出去,需要抱團作戰
當前,健康問題是人類的共同問題,面臨著多種健康因素交織的復雜局面。世界需要中醫藥破解人類的健康難題,為全球健康提供“中國處方”。
“國外看重的是中醫藥、天然藥物的巨大潛力!敝袊嗅t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副主任郭蘭萍教授說,西藥的新藥開發成本在增加,周期在不斷加長,而且風險越來越大。這樣的背景下,很多國際企業都把新藥開發的注意力轉到天然藥物上。
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的竇金輝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植物藥小組工作15年!懊绹FDA每年大概能收到40個植物藥的臨床申請,臨床許可大概有將近40個!备]金輝工作15年間,FDA有兩個植物藥成功上市。他認為,一個新藥的研發需要時間,也要各個學科團隊的合作。盡管這個比例很低,但緊閉的大門已經打開,對植物藥不再說“不”。
中醫藥走出去不能靠單打,需要抱團作戰。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中藥部主任于志斌說,中藥海外發展的困境在于,我國大部分中成藥企業海外渠道比較弱。即使完成產品注冊,上市后銷售也是短板。如果利用跨國企業的渠道借船出海,共同推動產品合作,中藥海外發展將是一個嶄新的局面。
“中醫藥不只是走出去,還要引進來!庇谥颈笳f,乳香、蘆薈等中藥原產自中東和非洲,沿著絲綢之路進入中國,豐富了中藥資源。中醫藥國際化帶來了資源互通,形成了資源共享的格局。
推動中醫藥國際化,需要苦練內功。張伯禮說,走出去的前提是以科技為支撐,以標準為引領,科技是中醫藥走向世界的翅膀,翅膀越硬,飛得越高越遠。中醫藥面臨著重要的發展機遇,將中醫藥的原創思維和現代科技結合,產生原創的成果,引領世界生命科學的發展。
中醫藥走出去,要跟現代醫學互融互通
“中藥是多層次、多組分、多靶點,西藥的評價模型不完全適合中藥。中醫和西醫是兩套不同的醫學體系。要讓世界理解中醫藥,不是像用一個轉換接頭對接那么簡單!敝袊茖W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果德安說。
中醫藥在國內有點像“寫意畫”,而走出去就要成為“工筆畫”。從模糊的整體到精細的局部,這是中醫藥走出去的必答題。
解放軍總醫院老年心血管內科名譽主任葉平表示,中醫藥要國際化,就要搞清楚成分、作用機制、安全性以及不同成分相互作用后藥效增強還是減弱。漫長的國際化進程,形成一種無形的倒逼機制,讓中醫藥的面目更加清晰。
中藥材穩定性格外值得關注。郭蘭萍認為,企業使用的藥材來源不同,藥材質量變化很大,導致生產工藝和產品品質的差異巨大。
“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要匯聚多方資源,服務發展大局,為國家制定中醫藥海外發展的政策提供參考!敝腥A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國辰表示,要促進國際的交流與合作,助力將中醫藥打造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建共享的優質衛生資源。同時,要互學互鑒,吸收借鑒其他國家的優秀經驗和做法,不斷提升中醫藥的現代化水平。
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中醫藥的國際傳播與發展,也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作為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藥走出去與現代醫學互融互通,正迎來新時代、新機遇和新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