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醫藥明明前景好,可業內人士卻感到遇到了從未有的艱難,甚至多數已經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生存問題已成為中醫藥行業多數人考慮的首要問題,為此本刊刊登了后面兩篇文章,并以“中醫藥到農村去大有作為”為題供大家調整思路參考。
一、中醫藥在城市和農村的現狀
許多業外人士看到中醫藥在疫情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加之上層力挺中醫藥 ,都認為大健康才是真正的投資方向,紛紛進入中醫藥領域,有的在城市收購了醫院、有的辦起了診所、有的去農村搞起了藥材種植,結果下來無一不虧損!
經調查北京這樣的大城市除協和、安貞及301等品牌醫院外,其它不具品牌的醫院基本上都在虧損!有的在轉手,有的在吃老本兒慘淡經營。如果說一個概率,那就應當是90%的在虧損的邊緣,這就是中醫藥在城市的現狀。
而在農村,許多投資者房地產干不下去了,到農村承包了大面積土地,種植藥材,結果是種什么虧什么,無一盈利,個個搞得遍體鱗傷。
二、社會需求
中醫藥面臨空前的發展機遇,為什么進入的個個虧損?是中醫藥本身的問題嗎?當然不是,是我們的切入點沒有選好,路徑需要調整。
1.先說城市內中醫醫院和診所
當前,中國的現狀是醫院多、藥店多,因為治療環節存在巨大的利潤,一個心臟支架300元,可以賣到3萬元!治療和藥品銷售領域高額利潤導致這兩個環節進入的人越來越多,以致嚴重供大于求。但,疫情以來,人們明白了健康是靠平時保養,而不是把健康寄托于醫院,且大眾對醫院的腐敗和藥品的高價多數深惡痛絕,人們有了防衛意識,所以治療和藥品銷售這個環節越來越難了,這兩個環節因為嚴重供大于求,它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下來市場調節會有好多醫院、診所、藥店關張倒閉!
再說藥材種植,近幾年來,因為種糧虧本,政府為了支持種植結構調整,對藥材種植給予大量的補貼,這些人不了解市場、不知道“藥材少了是寶,多了是草”,一旦藥材供大于求,不同于糧食可以轉化。蕪萸全國全年需要1000噸,無節制大面積種下去,現蕪萸每年可產上萬噸,甚至幾萬噸!它畢竟是藥,有病才有用,無病它無用,那有不虧的道理?
以上醫院、診所、藥店、藥材種植虧損的根本原因就是供大于求,市場自然會調節。既然你明白了這個道理,大膽采取英雄斷腕的手段來解決-----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
三、怎樣做路徑調整
1. 我們的老祖宗告訴我們“三分治,七分養”,給于治療和康復之間之比例是3:7。我們看中國的現狀——治療與康復這塊相比,中國的康復機構又有幾個?是3:7嗎?不是!怕100:1甚至1000:1都不到!嚴重失衡。
當前,中國人中一批人富裕了,他們保健意識增強了,康復將成為下一步人們需求的主流,未病先防、愈后康復將是中國人在健康領域的一大需求!所以上層看到了這塊社會需求,出臺政策,支持和引導向這個方向轉。
健康不僅僅是治療,健康靠的是平時保養維護、靠未病先防、愈后康復,健康涵蓋人的生命全過程,從生到死。企業家就是發現需求、創造需求、圍繞不斷變化的需求,去調整自己的方向。
再說藥材種植,現在藥材種植產能過剩,已經嚴重供大于求,且中藥行業遭受幾十年打擊,用量很小,所以你要進入藥材種植這個領域,一定要搞清楚這個大背景,如果你選擇了僅用于治療的品種,肯定銷路會成為大難題,但如果你去種植那些藥食兩用的品種,第一先要培育市場,有了市場再去放大,在市場沒有培育好銷量沒有放大階段,先抓大農業(主糧)種植,所以本刊一再提倡遠緣雜交玉米,因為主糧可以不考慮市場銷路問題,而中藥材種植就必須考慮市場銷路問題。
三.為什么說中醫藥到農村去
1.城市是工業化的產物,高樓大廈是為了高度集中,只有這樣物和人的流動成本才能降低。當前科技爆炸,互聯網、智能化,加之產業升級,人可以異地、移動辦公,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工操作。大眾汽車廠前有兩三萬人,由于智能化,現在生產這一塊,僅剩200人不到!城市發展已經到了天花板,再高度集中的空間越來越小,由于交通快捷便利,大城市要攤大餅,要向城市圈發展,幾座大城市連成一個城市圈,這就是當前中國發展的趨勢。
大城市城區將是一個高污染、高傳染、高生活成本區,大城市城區將是那些為了工作、為了掙錢謀生的人去處,這些人為了生存不得不去大城市的城區。
當人均GDP達到了1萬美元的時候,富裕的中產階級出現了,這些人不光單純為了掙錢,享受生活將成為他人生的一部分。在這個時間節點上,逆城鎮化開始了。中國先是經歷了城鎮化,大批農民進城,城市的地皮、房子暴漲。而到了逆城鎮化階段,相當一批有錢人出城到城郊好的環境中去居住、到空氣好、水好、公益設施便利的地方去居住。
中國城市的地皮,從改革開放初期每畝地幾百元升到現在升到了幾百萬,升了1萬多倍!而到了今天,它不會再有這樣的升值空間,而大城市城郊環境好的地段將會逐步形成富人的聚集處。
今天的城郊,現在還是一個資本洼地,土地、房子很便宜,隨著逆城鎮化階段到來,這些環境好的地段,也將同中國城鎮化的升值路徑一樣,它不能不說是一個商業機會。
2.鄉村振興
由于互聯網、智能化的普及,大批農民進了城卻無工可打,高房貸、高生活成本、貧富之間差距拉大,這些人去處是哪里?城市會不會還要繼續高度集中下去?過來的發達國家給出了路徑——就是把農村改造好,讓一部分在城里無工可打的人回歸到農村,它有利于社會和政權的穩定,所以上層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人大通過了“鄉村振興法”,國家成立了“鄉村振興局”,在政策、資金方面給予了很大的傾斜。過去政府的錢主要用來建設大城市的公益設施,道路、飲水、排污、排水,電力、網絡鋪設、學校、醫療機構,公園甚至廁所,現在政府要拿出錢來,把農村這一塊補上,讓居住在農村的人樂意呆下去,讓城里的人愿意到農村去,我們做企業的一定要看到這一點。
3.到城郊好的環境去
那么到農村去,是不是就是要到環境好的農村去?不是,一定是大城市環境好的城郊!而不是中小城市的城郊,因為龐大的人群聚集在大城市城區,而不是小城市。出城的有錢人不會遠離城市,城市依然是各種資源的聚集地、人群的居住地,出城的人需要聚會、需要溝通,他不能遠離城市。城郊環境好、專業人群聚集、公益設施有望大幅度提升的地方,才有較大的升值空間和機會,而不是遠離城市圈的縣級城市,那里的人群因生存問題,將逐漸進入城市圈,人群會越來越少,沒有人群,企業就無法生存。一邊城市圈的人群越來越多;一邊遠離城市圈的地區的人群越來越少,這就是中國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