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經濟下行,中國四季度經濟也呈下滑趨勢,在各地政府行政審批中心那里,大批企業正在注銷,企業找不到事兒干了,看不到方向在哪里?
一、企業是趨勢的產物
趨勢是事物和局勢發展的動向,是趨勢成就了企業,企業家只有準確的判斷趨勢,順勢而為,提前布局,企業才能生存和快速發展,它是每一個做企業的都懂得的道理,不管是阿里還是華為的成功都是如此,如果把這兩個企業放在30年前和30年后成立,他們都不可能出現,更不談存在。所謂趨勢就是各方面條件具備,而社會即將產生巨大的社會需求,最終人心所向,不可阻擋.所以認準趨勢,順應趨勢,決定企業的成敗。
看看中國財富榜,十有八九是房地產開發商,不是這些人能力超強,而是這些人順應了中國城鎮化大趨勢,試想一個智商平平的人,幾十年前在城里拿一塊地,今天他不也是億萬富翁嗎?所以認準趨勢,順應趨勢很重要。
二、近日之趨勢
1、鄉村振興
城市是工業化的產物,因為工業集中在城市,工廠需要大批工人來做工,而農村因為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閑置了大批的勞動力,大批農民進城做工,城市蓬勃發展,快速膨脹,中國城鎮人口40年就達到了60%以上,這就是中國城鎮化的進程。但智能化、互聯網來了,工廠不再需要大批的工人,而用機器代替了,規模巨大的人口去向哪里成了中國上層和社會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按照發達國家過來的路徑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幾個大城市相連接變成城市圈,大城市圈內農村才是這些人的去處,才能容納這么大的人口規模,這就是上層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初衷。智能化給高度集中的城市畫上了一道杠,城市膨脹遇到了天花板,而互聯網發展和發達的城際高鐵、高速,給產業和人群離開大城市提供了便利。當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時,逆城鎮化的時代到來了!之后,不再是城內大發展,而是城市圈內農村大發展的階段。
逆城鎮化就要大力發展城市圈的農村,就要給政策,包括土地政策;就要配資源,包括資本;就要提供免費的公益設施,包括公路、公園;就要改造農村的環境,鄉村要美麗!上層順勢而為,在這方面正在積極創造條件,讓該去的企業和人口流入城郊農村,此時鄉村振興、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呼之而出,這就是鄉村振興的初衷。特色小鎮就是把城內產業群引到城郊農村,減少城內壓力,又給城郊就業提供了方便。(這方面請見:“永信為你打造以效益為中心的中醫藥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貢獻思路”一文)
新形勢下風向變了!中國由個人富裕進入了帶動大家共同富裕階段。據最新消息:十四五期間政府要向農業農村投入7萬億,各省市都要成立鄉村振興平臺、選出160個縣作為企業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對口縣、甚至企業捐款幫助了農業可以頂稅,君不見華為、騰訊、阿里、京東都投資了省、市新成立的鄉村振興平臺!新東方俞洪敏在抖音里幫助農民賣農產品、曹德旺說退休后要去做食品,幫助農民、農村富裕起來就是今天最大風向和趨勢!
筆者最近寫了一篇“中醫藥到農村去大有作為”,意思是把中藥振興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纯船F在北京城內的中小門診和診所,個個處在虧損邊緣,但還在苦苦的撐著,這些決策人不知道---大勢所趨,不可逆轉!只有順應趨勢到農村去,把中醫藥與農業、農民、農村結合起來,做好中藥農業,建立中醫藥康養基地,解決中國治療與康復比例嚴重失調,康養嚴重短板的不足(按到老祖宗的說法是三分治、七分養,但是我們因為治療的利潤高,導致治療高度膨脹,而康養基本是空白)。因為到了逆城鎮化的階段,互聯網和交通便利提供了異地辦公的可能,大批企業和人口包括退休人員進入城郊農村,醫療康養有了新的農村大市場!這是之前城鎮化進程沒有的,希望做中醫門診和診所的人看到這一點。
以當前城市發展的趨勢看,哪個城市能吸引到大批知識型年輕人、產業興旺、各種資源配備完善,哪個城市和城郊將有大的發展,反正,一些城市也會漸漸消亡,特別是遠離中國幾大城市圈的城市,城市發展也是強者恒強,越來越大。你看孔雀在東南飛,你自己也要跟著飛,你不飛就要挨餓!這是必然和趨勢!
2、農業和糧食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民以食為天,吃飯是個大問題,在疫情高發、天氣異常,世界糧食出現緊張的情況下,中國每年進口糧食過億噸!農業和糧食提到了國人的首要位置,上層也把它當做第一要務,一把手抓糧食,退林還耕的政策隨之而來,而這些年,中國農業被忽視,中國農業在國外利益集團打壓和發達國家優勢農業的沖擊下,種地虧虧本、土地撂荒成為普遍現象,之前進入農業的企業多收不敷出,中國的農作物種子也基本控制在國外利益集團手中。農業是人類生存的根,根基不牢,地動山搖,它將牽涉到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
但,今日不是昨日,疫情和天氣異常以來,號稱世界的四大糧倉,土地干旱裂紋,糧食絕收。“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工業;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利益集團就是這樣的眼光看待今日糧食問題的,世界各國和利益集團當今都轉過頭來重視糧食,這就是當今的局勢。
過去我們種糧虧本,而今天的情況則是做農業賺錢,做中小工廠賠錢?纯“拼多多”上面的商品價格你就知道了,這已經被現在的實踐所證實。而做規模農業帶動農民致富,政府還要給力,因為企業做的是政府要做的事,是政府一把手要抓的事,當然政府要力挺,要支持!種糧政府要補貼,保證你不會再虧本,糧食有中儲和國家敞開收購,每年都在提價,保證你產品有銷路!在今天產能過剩、商品賣難、利潤微薄的情況下,再沒有一個行業比農業更保險、更穩妥的了,這就是當今一大新趨勢!可以說:今日做農業就是之前做房地產!
過去一些人談農色變,以為農業是陷阱,其實他不知道今非昔比,時過境已遷。
方向有了,但要進入要講方法,方向不對,前功盡棄。所以筆者之前倡導“大農的遠緣雜交玉米”,其遠緣雜交技術是世界性難題,當今世界是以轉基因為主流的農業科技,但它遠遠落后遠緣雜交技術,大農的遠緣雜交技術突破了這世界性難題,通過這項技術,對各種農作物進行遠緣雜交,體現了遠緣雜交的優勢,是其它技術望塵莫及!遠緣雜交技術將是改變世界糧食狀況、給中國弱勢農業找到了一條路,它將把中國農業大國改變成中國農業強國,大農經過二十幾年的在全國各地種植的實踐,這一點已不容置疑。
比如大農遠緣雜交玉米,它的玉米粒產量高出常規玉米的1/3,而且耐干旱、耐瘠薄、耐鹽堿,抗逆性強,更重要的是大農玉米是玉米與高粱雜交,其秸稈高度同高粱相同,四米左右,秸稈產量是常規玉米的一倍!其秸稈的蛋白質含量高出玉米粒兒,玉米粒兒8%、大農玉米秸稈蛋白9%!要知道人和牲畜的生命最終需要的是蛋白質,其秸稈的甜度接近甘蔗,秸稈經粉碎做成飼料,附之大農酶化劑,牲口喜歡吃、長膘快、肉質好,排出的糞便無臭味,達到環保標準,如果把這些糞便就地酶化,又可以就近用于農作物做肥料,使農業成為循環農業,所以大農玉米秸稈的效益大大高于玉米粒兒的效益,它是改變種地虧本、幫助農民致富的一條途徑。
大農的酶化技術可以將玉米粒兒酶化后再粉碎,改變了玉米雖營養全面,但口感不好的狀態,難得的是大農酶化技術使玉米粉粘合力強,玉米面照?梢宰雒鏃l、水餃、包子,不但有利健康,而且美味可口!
大農玉米粒不但是公認的健康食品,而且工業用量也很大;大農玉米秸稈不但可以做飼料(要知道飼料的用量大大大于糧食的用量,中國飼料缺口很大。甚至比糧食缺口還要大),而且可以用秸稈提取工業乙醇作為汽油的替代品,部分解決中國石油短缺的問題。
無路可走閑置的企業,如果你把大農遠緣雜交玉米種植同中藥工業化藥膳快餐相結合形成產業鏈,就可以東山再起!如果你把大農玉米種植同畜牧業相結合,把秸稈變飼料、把糞便變肥料,投資小、利潤大,就可以大有作為!這兩塊又是中國最大的市場,大農玉米及秸稈的優質高產就是自己的效益和競爭力!
3、產業升級
中國已經到了一個產業升級階段,產業升級就意味著高技術、高資本的幾個異軍突起的規模企業使整個這行業90%的企業退出歷史舞臺,看看今日的中小企業簡直無一幸存!中國各地的工業園,哪個不是關張停業,荒草遍地,一個縣的工業園的面積是整個縣城所占面積的十幾倍,甚至幾十倍!
這些90%以上的企業路在哪里?之前筆者曾提出一個中藥工業化快餐的理念,營養全面、方便快捷、健康美味、價格低廉(比家庭、飯店制作成本低得多。,將成為下一步人們飲食的主流,它必然把人們從繁瑣的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看看疫情以來各國各行各業經營額都在急速下降,只有工業化快餐翻翻上升,它的趨勢就已經顯現出來!這方面筆者寫過大量的文章,這里不再一一贅述。
今后的競爭不再是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產業鏈之間的競爭,看看南方一些政府的市長已經變成產業鏈“鏈長”了!一個市長負責一個(產供銷)產業集群的產業鏈!社會發展照此以往,你還停留在單純的企業和中間商貿易還會活的久遠嗎?
4、文化產業
過去,我們物質匱乏,商品短缺,開個小工廠,什么產品都可以賣得出去,收入頗豐,而今天產能過剩,產品嚴重供大于求,開一個廠虧一個廠,需求在哪里找不到方向了。
在人民物質生活滿足后,漸漸向精神文化消費方面轉移,以今日中等收入的家庭看,精神文化產品的消費已經大于物質產品的消費。發達國家過來的路徑證明精神文化消費在一個人的消費比例上一定會超過物質消費,中國正處在這樣的一個轉折點,
精神文化產品的需求才是今后國人一最大需求,在這方面那些搞房地產、搞工廠生產產品的企業決策人并沒有看到這一點,明明企業沒了路,卻看不到另一個需求旺盛的發展起來,致使一些戲子、歌星占據了精神文化產品的主流舞臺,使全民沉浸在低級的娛樂趣味中。
范冰冰的弟弟照了一組照片,睡覺前發了一個公告,如果誰匯錢來,他將把一組照片發給你,結果一覺醒來,竟有4萬人匯款!假定每個人匯100元,則是400萬!每個人匯1000元,則是4,000萬!看到這段故事,做企業的你難道不吃驚嗎?向精神文化產品方向轉移你還會猶豫嗎?
5、中藥專業市場
中藥專業市場絕大數經營者及中藥飲片廠,因為互聯網的興起,特別是下一步5G和元宇宙的興起,產銷直接對接,沒有了中間商的位置,規模小的飲片廠被規模大的企業所取代,類似像國藥集團的大企業已經繞開市場直接到地道產區做一地供全國的布局,受到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和當地企業的積極配合,中藥專業市場的路被人家截斷了!中藥市場如果不從商貿型中間商的位置向中醫藥文化和中醫藥產業方向轉(這就是筆者為何倡導工業化藥膳快餐的原因),中藥專業市場的路已經盡頭!這是任何人、任何企業改變不了的趨勢!這將在今年的下半年開始得到驗證。
6、中等收入陷阱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中國正處在一個產業升級階段,中等收入陷阱隨之而來。什么企業的大小老板,什么房地產開發商,且看他們今日比打工的都難!眼看著自己的市場被高科技規模企業所取代,自己多年賺來的錢化作了無價值的廠房、設備,而工業用地因為絕大多數生產企業因為產能嚴重過剩而倒閉,無人接盤,土地閑置還要交土地使用稅,成了負資產!趨勢把這一代英雄人物打到了沙灘上,虎落平川,全無了當年英雄氣概,這也是不可改變的趨勢!
俱往矣!2022當如何?
2022退出市場的企業和從業人員只有審時度勢,順大勢而為,
不是沒有路了,而是該轉彎了,轉彎過去,則是一馬平川!
敬請瀏覽下文----大農遠緣雜交非轉基因玉米介紹,幫你轉彎落地提供一個案例。
《永信中藥網》陳永增
手機微信;15933540095
編后話:大家也許還記得《永信中藥網》2013年底發表過“2014 開年如何?”一文,當時的預言和指出的路徑已被八九年來實踐所證實。
2022 當如何?
永信再次斷言:疫情把網絡普及向前推動了一大步。所以:
1、中藥行業將有半數以上從事貿易的中間商退出市場,無生意可做;
2、因產能過剩、產業升級、產業集中度增強,中藥行業的中小生產企業---中藥廠、中藥飲片廠、保健品生產廠2022年將有半數以上退出市場、停工停產。
這些退出市場的企業和從業人員路在哪里?
《中藥材信息》自改革開放初期創刊,至今已有35年歷史,35年永信心系同行,每到行業轉折點就及時發表自己看法,幫助大家出謀劃策。
為此,永信在新年之際寫了“2022話趨勢”一文,分析了趨勢,指出了路徑,敬請同行讀懂這篇文章,它或許給你帶來一點啟示。
永信為了幫助你的項目落地,永信在這里除了以前向大家推薦的項目外,今天向你推薦北京的一個做農業、做藥膳的團隊,這個團隊受命于中國擁有核心遠緣雜交雜交技術的企業----大農農墾集團(集團介紹見下文)來河北建立分公司,他的兩個任務是:
一、建立河北省農產品進京初加工基地
為了北京的環境,北京政府要求在京食品生產單位離開北京;要求進入北京的農產品(如蔬菜等)必須進行初加工才能進入。
所以這個來河北的團隊需要有大場地、大廠房、交通便利的企業合作,以便進行農產品初加工和食品生產,該團隊在京多年,網絡遍布京城, 其主要以技術、品牌、銷路對接企業。
二、建立大農玉米的全產業鏈
1、大農玉米的種植推廣,土壤改良(包括鹽堿地改良)。
對其推廣的玉米粒及大農玉米秸稈全數回收,價格略高于普通玉米及秸稈;鹽堿地改良----其保證玉米當年產量不低于常規玉米、當年收益不低于常規玉米。
對于參與推廣種植、回收玉米粒及玉米秸稈的企業和個人,大農留有較大的利潤空間。
2、大農玉米產品的深加工
一是玉米粒的深加工,大農歡迎具有場地硬件條件的企業合作,按照大農發酵技術生產的玉米粉大農包回收;
二是將回收的玉米秸稈粉碎加上發酵劑,用于雞、鴨、牛、羊等養殖場做飼料使用,其動物長膘快、肉質好、蛋質好,同時雞、鴨、鵝、牛、羊糞無臭味,達到環保標準,再加上發酵劑可轉化成有機肥。
大農歡迎加盟種植推廣的企業和個人,除推廣種植外,為了增加你的收入,還可與種植戶深度合作----回收比玉米粒效益要高多的大農高能玉米秸稈(玉米粒蛋白含量8%,大農玉米秸稈蛋白含量9%)。
回收的秸稈------可就地粉碎做飼料、就地供應當地養殖場、就養殖場地就地轉化成有機肥、有機肥又可就地供應當地種植戶。以最小的投入,爭取最大的利潤。
因牲畜經酶化后的糞便無臭味、不污染環境,達到了環保標準,實現了農業的良性循環,它必然受到當地政府和養殖戶的支持和歡迎。
3、大農和投資數億的乙醇提取廠合作,在河北落地了----大農玉米秸稈乙醇提取工業項目(乙醇可部分替代汽油),對秸稈的需求量極大,你可以就地向廠家提供大農玉米秸稈。
三、大農各種深加工產品也需要有生產能力、銷售團隊的人合作。
四、大農合作的指導思想
在合作中:大農投技術、銷路、品牌,只占小股,不占大股,讓實際操作者占大股,不涉及硬件產權,也不在硬件上做任何投入。進入的食品生產企業可自己投設備、投流動資金。
五、大農對河北省以外有意者也可考慮多方位合作。
永信告訴這些退出的企業和從業人員:不是沒有路了,而是該轉彎了,轉彎過去則是一馬平川!
請記住永信今天這句話:風向變了,順勢而為,今日做農業就是之前的做房地產!
|